连云港市艺术学校
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艺术设计与制作(750101)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文化创意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广告、会展、网页、多媒体产品等设计制作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范围
序号 |
对应职位(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广告设计人员 |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会展设计师(四级) |
视觉传达 |
2 |
色彩搭配师 |
3 |
会展设计师 |
会展艺术设计制作 |
6 |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
多媒体设计制作 |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相应证书。
五、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热爱艺术设计事业,树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理想。
2.具有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习惯和品质。
3.掌握必需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具备一定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4.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5.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和审美观,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 掌握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初步的艺术审美和美术鉴赏能力。
- 掌握素描表现形体的基本造型技能。
- 掌握色彩表现形体的基本造型技能。
- 掌握速写快速记录及表现形体的基本技能。
- 掌握图案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初步的图案设计能力。
- 掌握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具备装饰绘画的绘制能力。
- 掌握1—2种主要绘画的技法,具备初步的绘画创作能力。
- 掌握1—2种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应用技术,具备设计二维图像的能力。
- 掌握三维图像软件的应用技术,具备初步制作动画的能力。
- 具备收集、选取艺术创作素材的能力。
- 具备1—2个工种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具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视觉传达
1.掌握字体、手绘POP、版式设计的表现手法,具备平面广告设计的能力。
- 掌握1种以上版式设计软件,具备绘制矢量图的能力。
- 初步具备广告艺术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 掌握VI设计的表现手法,初步具备企业视觉形象的设计能力。
- 掌握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初步具备商品包装的设计能力。
- 掌握印刷制作工艺流程和印刷技术。
六、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艺术设计、纺织品设计、应用艺术设计、包装技术与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本科:绘画、艺术设计
七、课程结构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1.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其他教育活动。
2.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和公共选修课。
3.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4 |
2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3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4 |
4 |
职业生涯规划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36 |
6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36 |
7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36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4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68 |
10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46 |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素描 |
掌握石膏像、静物、人物等的写生知识,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学会借助明暗关系和黑白灰层次关系,表现物体的结构、比列、空间、质感和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等。掌握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空间的技法、观察和整体表现物体的方法,能运用各种素描知识和表现手法描绘物体,提高绘画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
282 |
2 |
色彩 |
掌握物体在光作用下的色彩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能运用色彩关系表现物体、物体的空间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全面、科学地认识色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觉和色彩组织能力,提高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
188 |
3 |
速写 |
通过对风景、人物等的写生训练和学习,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观察力、感受能力和迅速扑捉物象形神的能力,能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手法快速表现对象的结构、形象等特点,具备运用绘画语言迅速、生动表现生活的能力 |
94 |
4 |
图案基础 |
掌握黑白装饰、色彩装饰、图形创意、传统图案的基础知识,培养设计思维,掌握图案的基本知识,熟悉图案设计的概念及造型技巧,具备设计图案作品的能力 |
60 |
5 |
构成基础 |
掌握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培养设计思维和美术运用能力,能够运用“三大构成”理论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初步具备艺术设计的能力 |
160 |
6 |
Photoshop图像处理 |
掌握Photoshop软件外挂滤镜的应用、色彩混合、图像的后期处理等技术。初步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平面图像设计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动画、网页设计制作能力 |
96 |
7 |
3DMAX |
掌握3DMAX软件的工具使用方法,掌握三维建模、三维编辑、动画制作和渲染等技术,具备制作简单动画的能力 |
96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软装设计 |
培养学生的软装审美能力,根据装修,搭配合适的软饰和家具,使整体的效果显得更为突出、更有品味。 |
64 |
2 |
人体工学 |
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本着“必须够用”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工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64 |
3 |
CAD |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独立绘制各种零件模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绘制室内施工图纸。 |
96 |
3.专业选修课
- 装饰绘画
- 外国美术欣赏
- 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 字体设计
- 艺术概论
- 版画基础
4.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在学完本专业所有技能方向课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综合实训项目,强调实训的任务性、结构性,以获得合乎企业要求的产品或符合要求的规范操作为目的,实训过程中尽量创设企业环境,按企业标准管理和考核学生。
5.顶岗实习
在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共同组织下,学生到相关单位,如广告公司、会展服务公司、动画公司、互联网信息公司等对应岗位跟班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美术行业一线创作生产和人文环境,了解美术专业的就业实际情况,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初步具备艺术设计与制作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我校在第六学期安排美术专业学生赴相关企业实习,具备较好美术创作功底的学生赴美步楼梯参与家装设计的实践,体验从“设计—生产—定型”的项目流程。其余具有较好设计基础的学生赴方普快印、万事达影视有限公司等参与实习实践,实习时间为20周。
- 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为1:23;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艺术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20%及以上;高级职称达10%及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10%-30%,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的占60%及以上。
2.“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40%及以上,3年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应达到“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试行)》的通知”文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要求,如家纺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会展设计师、工艺美术师、装饰美工技师等。
3.专业教师应认真践行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关心爱护学生,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等活动。平均每两年到企、事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34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434学时。
2.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3%,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57%。开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10.4%。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各学期周学时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20周 |
16+2 |
17+1 |
17+1 |
17+1 |
17+1 |
20 |
职业生涯规划 |
32 |
2 |
|
|
|
|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32 |
2 |
|
|
|
|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34 |
|
2 |
|
|
|
|
哲学与人生 |
34 |
|
|
|
|
2 |
|
语文 |
336 |
4 |
4 |
4 |
4 |
4 |
|
数学 |
336 |
4 |
4 |
4 |
4 |
4 |
|
英语 |
336 |
4 |
4 |
4 |
4 |
4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34 |
|
2 |
|
|
|
|
体育与健康 |
168 |
2 |
2 |
2 |
2 |
2 |
|
历史 |
68 |
|
|
2 |
2 |
|
|
小计 |
1410 |
18 |
18 |
16 |
16 |
16 |
|
选修课 |
自然科学常识 |
34 |
|
2 |
|
|
|
|
心理健康 |
32 |
2 |
|
|
|
|
|
小计 |
66 |
2 |
2 |
|
|
|
|
公共基础课小计 |
1476 |
20 |
20 |
18 |
16 |
16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核心课 |
素描 |
282 |
6 |
6 |
6 |
|
|
|
色彩 |
188 |
4 |
4 |
4 |
|
|
|
图案基础 |
60 |
4 |
|
|
|
|
|
速写 |
58 |
|
|
|
|
4 |
|
构成基础 |
160 |
|
4 |
4 |
2 |
|
|
Photoshop图像处理 |
96 |
|
|
|
6 |
|
|
3DMAX |
96 |
|
|
|
6 |
|
|
小计 |
944 |
14 |
14 |
14 |
14 |
4 |
|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
|
CAD |
96 |
|
|
6 |
|
|
|
软装设计 |
64 |
|
|
|
4 |
|
|
人体工学 |
64 |
|
|
|
4 |
|
|
小计 |
224 |
|
|
6 |
8 |
|
|
专业选修课 |
外国美术欣赏 |
64 |
|
|
|
2 |
2 |
|
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
32 |
|
|
|
|
2 |
|
字体设计 |
32 |
|
|
|
|
2 |
|
艺术概论 |
32 |
|
|
|
|
2 |
|
版画基础 |
64 |
2 |
2 |
|
|
|
|
小计 |
224 |
2 |
2 |
|
2 |
8 |
|
顶岗实习 |
600 |
|
|
|
|
|
20 |
专业技能课小计 |
1928 |
16 |
18 |
18 |
18 |
14 |
20 |
|
军训、 入学教育 |
30 |
|
|
|
|
|
|
合计 |
3434 |
36 |
38 |
36 |
34 |
30 |
20 |
备注:1、该表中专业技能课按照16周计算,第17周考试;其中公共基础课按照17周计算,第18周考试。
2、新生第一周进行入学教育和军训,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的课时除减掉考试周之外再减一周。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立足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既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又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校学生的特点是公共基础课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材选用采用较简单的中职专用教材,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推行工学结合,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要在加强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强化对职业岗位技能的训练,我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除了平时专业教学时教师加强专业示范和个别指导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课下主动练习专业的习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步增长,确保专业教学既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又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努力加强专业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既符合教育普遍规律又符合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特殊规律的管理机制。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技能方向课在脱离教师课堂之后,由于学生自身专业水平有限,导致课下练习效果不佳,加上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根据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这种特点,我校个别课设观摩,集体课分小组,小组课重分享,既要加强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要培养互相学习和讨论的氛围,为课下的自学奠定基础;建立了教材使用的学校审批制度,确保教材的合理化和规范化;改进专业教学评价方法,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建立教学督导制度,聘请有资历的行业专家教师作为教学督导,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十二、教学评价
1.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制定适应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特点的评价方法,实行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专业技能课注重校内外评价相结合,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课注重师生互评、学生互评与自评相结合。专业技能课与公共基础课都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期成绩包含期末、期中成绩与平时表现成绩,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问题,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2.学生所修课程均应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察。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一般为考试课程;选修课为考试或考察课程。文化课推行教考分离,统一命题和阅卷;专业知识理论课采用任课教师命题,专业科室审核的方式;专业技能课实行统一考试,邀请行业企业内专家担任考试评委,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技能进行考核。 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可采取学校与社会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课程结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认可的等级考核,取得相应的等级合格证书。
十三、实训学习环境
本专业配备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及主要设施设备和数量要求见下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名称 |
数量(台/套) |
1 |
画室 |
静物台 |
1 |
石膏像及其他模具 |
50 |
画架 |
30 |
画板 |
30 |
2 |
艺术设计室 |
电脑 |
20 |
投影仪 |
1 |
设计桌椅 |
20 |
3 |
多媒体教室 |
电脑 |
30 |
设计桌椅 |
30 |
投影仪 |
1 |
说明: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班30人/班配置。
(二)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场所是连云港市美术馆、连云港市文化馆以及与我校长期合作的方普快印、万事达影视公司。主要设施设备要求同于校内实训室或根据需要配备。
十四、编制说明
1.本方案主要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编制。
2.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达到60%,专业学科带头人3人,同时聘请了行业企业的专家担任本校的外聘教师。
3.本方案充分体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并突出以下几点:
(1)主动对接江苏艺术类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力求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3)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4)专业课程设置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专业平台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5)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以便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4.中等职业学校依据本方案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1)本方案实行“2.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为1学期。每学期按20周计算,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第一至第五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机动、考试各1周,按每周28-30学时计算。第六学期顶岗实习18或19周,按每周30学时计算。
(2)本方案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分别设有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指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课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是为不同专门化方向或学习目标的学生设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任选课是为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满足学生继续学习需要而设定的课程。任选课课时应不少于总课时的10%。
(3)根据教育部《关于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历史、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4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教职成司函〔2016〕187号)的文件精神,新增历史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时数不低于36个学时。请职业学校在制定本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时,密切关注教育部关于开设历史课程相关文件通知,并及时有效落实。